热门搜索:人民论坛、 山东社会科学、 新闻爱好者、 制造业自动化

浅析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谈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浏览40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37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既是邓小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人思考的结果,同时也是他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光辉思想的体现。 论文发表网
  一、“解放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所谓生产力,就是人类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具有的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获得物质财富的物质力量,由形成这种力量的各种要素组成。虽然生产力的要素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但归根到底可以分为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以及人物结合所形成的要素。生产者,管理者是人的要素;资金、工具、设备、能源、资源、环境是物的要素;科学技术是人们掌握客观规律的理论成果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视为人物相结合后形成的要素。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构成为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发展,总体上就是生产力推动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就是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的过程。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因此,解放生产力有两种方式,即革命和改革。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在性质上,形式上,虽然不同于过去的社会革命,但从它触击的问题和范围来说,也是对社会结构的改造,它触击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成、交换形式、分配形式;触击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及整个社会政治性和非政治性的上层建筑体制;还触击到了人们的观念、习俗,它的深度和广度己经涉及到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已经发挥并且正在进一步发挥着解放生产力的作用。
    解放生产力就是排除、克服、革掉生产力得以发展的阻力、束缚、侄桔,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解放生产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解放人。所谓解放人,就是解放人的思想。思想解放则是人的最大解放。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们在个性、需要、才能发展方面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单纯用经济手段所远不能解决的。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和竞争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仅是要体现在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同时还要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一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追求。中国必须解放生产力,中国必须富强,中国必须把经济搞上去。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同时,我们不是等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再去解决各种社会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再去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就使这个新社会向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因此解放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发展生产力是指在原有生产力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就是人们从事物质的、精神的生产活动,改变生产力的组成要素,从而在总体上使生产力得到增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力的基础地位,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以现实的物质为基础的。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列宁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很多困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间题,都同生产力不发达有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手头的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论文发表网
    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发展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而要发展这些要素就要从事形成或发展这些要素的实践活动。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培养造就发展生产力所需要的生产者,管理者;要发展工业、农业、商业等各种产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资金、工具、设备、能源、资源;要发展科学研究事业,既要发展自然科学又要发展社会科学,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因此发展生产力涉及到社会生产力各种形式、各个领域。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以物质为基础的精神财富,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能量与信息。生产力的发展就意味着人所创造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增长,意味着为人类社会所提供的创造性的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从而保证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性需要。人的发展只有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具有一定物质基础上进行自身的不断发展。实际上,就历史发展总的趋势来看,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也趋向全面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意味着人的逐步解放。从完整的意义上来说,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指经济上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包含着人的因素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越高,人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多。江泽民同志讲:“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全社会的人的素质。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是人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迅速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至为紧迫,至关重要的。
  三、“消灭剥削”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剥削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当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人们可以有剩余劳动及其产品的时候才会出现剥削。马克思指出,这种对劳动的剥削,是到目前为止一切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社会形式的共同点。在阶级社会里,经济上的剥削与政治上的压迫总是如影相随、同生共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语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在谈到人的全面发展与消灭私有制的关系时说: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被消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未来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显然,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剥削才能被消灭,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实现,而“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可见,只有在国家、阶级、私有制都不存在时,也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剥削才能被消灭。
    邓小平把消灭剥削作为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社会主义无疑是要消灭剥削的,但只有当它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时才能完成此重任。因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社会主义”应当具有普遍意义。恩格斯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产品被生产者的统治将随之消除,人的生存条件将由人自己支配和控制,人们自己的社会结合将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将处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可见消灭剥削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才能的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人的发展相一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克服这种对抗,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允许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这在一定范围内必然会出现剥削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存在。但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存在的剥削与过去一切阶级社会的剥削是根本不同的,我国现在允许剥削的存在,是为了将来最终消灭剥削。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逐步消灭剥削,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论文发表网
  四、“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与剥削一样,两极分化也与私有制的存在紧密联系,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前提和根源,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主要是指在生产资料所有权上的两极分化,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两极分化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占有和使用的严重不平等,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的积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工人对自己劳动的关系,变成了对他人财产的关系,资产阶级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恩格斯把生产资料公有制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消除两极分化的实质是如何使用和分配生产的最终成果。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把实现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原则。邓小平也反复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重要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虽然给每一位劳动者提供了走向富裕的条件和可能,但由于仍然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区别,加上劳动者本身素质的差别,结果必然会造成收人的差别。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人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我国目前确实存在贫富差距大的情况,但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要消除两极分化,“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针对人们对贫富差距的优虑,谈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消除两极分化的过程,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即马克思讲的人类的发展,开始时要“牺牲”个人或整个阶级,最后使“每个人的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因此,消除两级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五、“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未来社会的崇高理想。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条件下,少数人的自由和发展也只是片面的、畸形的,而多数人不得不为生存需要而斗争,结果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所有人都得不到自由全面发展。他们指出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无产阶级、全人类的利益的。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论文发表网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不发达,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使社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使人的全面发展有更好的条件。邓小平强调共同富裕就是表明社会全体成员对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成果分享的公正性和平等性,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的。共同富裕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杰出成果。他认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十分强调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全面解放和完全自由的理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因此完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没有的,但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我们应该不断追求,在这个过程不断实现社会和人的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共同富裕的实现,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TAG: 邓小平 社会主义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qwlw888@163.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610631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